許多企業在人力招募時,常會有這樣的疑問:「我們已經有 HR 團隊,為什麼還要找獵頭合作?」
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思考:招募的目標,是填補職缺,還是找到能推動成長的人才?
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,單靠企業自行招募往往難以同時兼顧速度、準確度與市場敏感度。而專業獵頭能從市場視角出發、精準掌握人才動態,提升招募效率。
此時,與獵頭合作不只是多了協助找人的外部夥伴,更是一項加速組織成長與強化競爭力的重要投資。
與獵頭合作的重要性:找到對的人才,降低招募風險
招募不僅僅是要「找到人」,更需要「找到對的人」。企業進入不同階段的發展與轉型時,挑戰會更明確也更複雜:
- 快速擴張期,需要在短時間內找到大量優質人才
- 組織轉型時,急需具備特定經驗與思維的專業人士
- 招募高階職位或敏感性職缺,又必須兼顧保密與精準
- 傳統管道難以在激烈競爭中找到理想人選
根據調查,找到適任人才可讓企業績效提升 2–3 倍;相反地,若招募到不適任員工,試用期離職所帶來的時間與訓練成本,以及公司重新招募耗費的資源,平均相當於該員工 6–7 倍月薪。
這也說明了——在關鍵職位上「找對人」的重要性,而獵頭可以幫助你在花費最少成本的情況下,大大降低錯誤招募的機率。
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與獵頭合作?七大關鍵好處解析
了解獵頭的定位後,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:專業獵頭服務究竟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實質效益?
以下五個面向,涵蓋了從效率提升到策略支援的完整價值鏈。無論您的企業處於哪個發展階段,獵頭都能幫助您在人才競爭中搶得先機。
一、提升招募效率:快速鎖定關鍵人才
當企業進入擴張期或新專案啟動時,時間往往是最大壓力。
獵頭擁有完整的市場資料庫與被動人才網絡,能快速在目標產業中找出潛在人選,縮短招募週期。
此外,再提交人選之前,獵頭會先進行履歷初篩與資格確認,讓企業的HR能把時間集中在最有潛力的人選上。
二、掌握隱形人才市場:接觸被動求職者
企業招募還有一個很大的挑戰:高階或關鍵職位的人才往往不主動投遞履歷,這就是所謂的 隱形人才。
不同於企業自行刊登職缺時,只能接觸到主動求職者。獵頭擅長與「被動求職者」建立聯繫——這些人雖未主動找工作,卻具備極高的專業價值以及職場經驗。
藉由與獵頭合作,企業能接觸到一般平台無法觸及的中高階人才,拓寬整體招募視野,讓真正有實力、具市場競爭力的人才,成為關鍵職位的即戰力。。
三、提供市場洞察:掌握產業人才趨勢
獵頭需要長期觀察產業與職能需求的變化,因此更加了解各職位的薪資區間、職能需求與人才流向。與獵頭合作的過程中,企業也可以更了解市場趨勢:
- 評估職缺競爭力
- 制定具吸引力的薪資策略
- 了解同行在找什麼樣的人
這些市場洞察可以協助薪資談判、職能規劃與未來組織布局,形成招募策略優勢。因此,獵頭不只是執行招募任務的人,更是企業的外部人才顧問。
四、確保保密性:處理高階與敏感職缺
當面臨高階主管替換、組織重整或策略性新部門成立的情況,企業往往無法公開招募訊息,原因包括:
- 避免員工不滿:若內部員工知道正在從外部招募高階主管,可能引起動盪或員工反彈。
- 防止競爭對手獲取訊息:公開職缺可能讓競爭企業得知組織策略、擴張計畫或轉型方向。
- 保護求職者隱私:一些高階人才或現任主管需要低調尋職,公開訊息會造成困擾。
專業獵頭能在不曝光企業資訊的情況下安全接觸求職者,確保整個招募過程既專業又低調,同時降低市場波動或內部不安的風險。
五、優化求職體驗:獵頭作為雇主品牌的「品質把關者」
每一位求職者的招募體驗,都是雇主品牌的真實展現。專業獵頭能在其中扮演「第三方品質顧問」的角色,協助企業避免因流程缺失而傷害品牌形象。
- 事前把關:確保企業以最佳狀態呈現
- 優化職缺描述,讓內容更具吸引力
- 提醒面試準備,避免臨時應對的失誤
- 釐清招募流程,避免求職者陷入「等待黑洞」
-  過程監控:即時發現並修正問題
 獵頭能即時蒐集求職者回饋,例如:「面試官遲到 20 分鐘且未道歉」、「職缺描述與面試聊到的內容落差太大」,並協助企業即時修正,防止品牌受損。
-  事後追蹤:讓未錄用者也成為品牌支持者
 獵頭會協助企業以尊重、具體的方式拒絕求職者,維持良好關係,甚至促成正向口碑。
六、談判緩衝:獵頭作為薪資與條件談判的潤滑劑
薪資與條件談判是招募中最容易破局的環節。獵頭能作為緩衝橋樑,協助雙方在保留尊重與彈性的基礎上達成共識。
-  為求職者試探企業彈性
 2. 為企業解讀求職者真實期望
 3. 創造多輪談判機會
有獵頭協助時,企業能適時提出替代方案(如獎金或股權),求職者也更能感受到誠意,最終提升成交率。
七、從第三方視角觀察組織:獵頭作為企業的「招募教練」
除了協助談判與招募執行,獵頭還能站在第三方角度,幫助企業持續優化整體招募體驗與策略。這是許多企業忽略、但極具價值的合作層面。
-  求職者體驗回饋:
 蒐集求職者對面試流程、主管風格、公司氛圍的真實感受,讓企業獲得內部難以取得的第一手意見。
-  市場競爭力診斷:
 當求職者選擇競爭對手時,獵頭能協助分析原因——薪資結構、職涯路徑、文化吸引力或面試體驗等。
-  組織盲點提醒:
 指出企業未察覺的問題,例如:
- 面試流程太繁瑣
- 薪資結構在同業中缺乏競爭力
- 職缺描述用詞造成誤解
這些第一手觀察,能幫助企業改善,增加招募、留才的。
如何挑選適合的獵頭公司?
挑選獵頭公司時,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量,確保合作能達到最佳效果:
1. 專業領域與產業經驗
選擇在目標產業或職能領域有豐富經驗的獵頭公司,可以確保他們熟悉市場動態、人才特性與競爭環境。例如科技、金融或製造業,每個產業對人才能力、經驗及薪資結構的要求都不同。專業領域匹配的獵頭,更能找到高品質、隱形人才。
與獵頭合作前,可以先了解他們過去服務的職位層級與職能,是否與企業需求匹配,以確保與其合作的效率。
2. 求職者網絡與市場觸及能力
一個優秀的獵頭公司應該擁有廣泛且活躍的人才庫,能觸及主動與被動求職者:
- 被動人才往往是市場上最優質的人才,但不會主動投履歷。
- 獵頭的市場觸及能力決定了你能否找到真正「關鍵」人才。
專業獵頭通常願意分享產業趨勢、人才供需分析或薪資行情作為示範,可以要求他們舉例曾成功招募的關鍵人才案例,觀察是否有策略性與市場敏感度。
3. 服務流程與專業度
確認獵頭公司從需求分析、履歷篩選、面試安排到回饋追蹤的流程是否完整:
- 流程清楚、專業,能節省企業 HR 時間,並提升招募成功率。
- 具備履歷亮點分析、薪資建議、面試指導等增值服務的獵頭,更值得合作。
4. 合作模式與彈性
不同獵頭公司提供的合作模式不一,企業應選擇能配合自身需求與預算的彈性模式:
- 專案委託、獨家合作或按成效計費等模式。
- 確認雙方的期望、責任與溝通頻率,避免合作中出現誤差。
5. 口碑與成功案例
查詢獵頭公司的過往案例和客戶評價,了解他們的成功率與服務品質。
- 可以透過企業推薦、LinkedIn 或專業社群了解實際成效。
- 口碑良好的獵頭,更能在敏感或高階職缺上提供可靠服務。
獵頭合作流程解析:從需求到後續追蹤
企業與獵頭合作流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點。但要注意的是,每間公司合作模式不太一樣,合作前請先務必與獵頭公司確認合作流程:
- 需求釐清與背景了解
 獵頭先與企業深入討論職缺需求、團隊文化與理想人選輪廓。
- 求職者搜尋與履歷提供
 根據條件篩選並提供初步人選履歷給企業。
- 履歷優化與亮點整理
 獵頭協助求職者呈現重點,讓企業能快速掌握核心能力。
- 面試安排與溝通協調
 安排雙方面談,並提供前置準備與面試建議。
- 結果追蹤與後續回饋
 即使求職者入職後,獵頭也會持續追蹤適應狀況,確保合作順利。
這個流程不只是任務執行,更是建立信任與長期合作關係的過程。
與獵頭合作,是一項高報酬的人才投資
在現今快速變動的市場中,找到適合的人才比找到人更重要。
因此,與獵頭合作並非多餘支出,而是企業人才策略的必要投資。當企業願意與獵頭建立夥伴關係,就等於為組織的人才戰略奠下更穩固的基礎。
選對獵頭公司,企業不僅能快速找到關鍵人才,還能降低招募風險、掌握市場趨勢、提升雇主品牌。





